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各族师生共度端午节,图为学校教师在教学生包粽子(资料图片)。 张梅英 摄
舒衣雅服装厂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族职工一起包饺子(资料图片)。 十一师党委统战部 提供 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史馆讲解员(左一)为参观人员介绍民族团结专区展品(资料图片)。 潘彩兰 摄●潘彩兰
民族团结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务实戒虚、落细落小,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融入各族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中。
多年来,十一师党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弹好“共学·筑梦”“共建·致富”“共乐·融情”三部曲,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维护民族团结已然成为十一师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奏响“共学·筑梦”主题曲
十一师党委清醒地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通过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不断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不断体现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的新优势和新方法。
4月18日上午11时30分,课间铃声准时响起,《新疆吆喝》的前奏也随之响遍十一师三中校园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迅速排好队伍,跳起欢快的舞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1966年5月建校至今,十一师三中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该校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该校还积极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皮山县、墨玉县等地支教,并与当地青年教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共同推动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老师,我妈妈身体好多了,谢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们家的帮助。”4月11日,十一师三中七年级学生李若非抱着语文老师王莉说。
2016年,王莉与学生李若非在一次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李若非的母亲病重,无法照顾李若非。王莉得知后,就隔三差五去李若非家里,为她辅导功课,帮助她洗衣做饭,照顾她卧病在床的母亲……王莉为李若非带去了更多的爱和温暖。
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十一师三中多次获得自治区、兵团、十一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十一师教育系统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强化教师理论学习、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教育质量水平同步提升。”十一师教育局负责人说。
十一师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系统化、立体化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干部职工群众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这幅图是集团组建59年来民族团结事迹的一个缩影,这里凝聚着各族职工群众对企业的热爱和奉献。”4月8日,在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史馆民族团结专区,讲解员满含深情地向来访人员介绍。
近年来,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不断深挖“文化润疆”内涵,大力建设民族团结平台,把民族团结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史馆内开辟了民族团结专区,记录和宣传该集团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截至目前,该集团史馆共接待300批次8000余人参观。
近年来,十一师1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十一师及所属3个基层单位荣获“兵团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3个单位荣获“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人荣获“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0个单位荣获“十一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14人荣获“十一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覆盖率达100%,延伸创建打造细胞工程10个。
奏响“共建·致富”进行曲
项目建设到哪里,民族团结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多年来,十一师党委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千方百计帮助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一师各级各单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就业我助、困难我帮、技术我传”为指导,参与地方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助困、助业、助学、助医。各施工项目部还招录当地职工群众,并把他们充实到项目建设队伍中,手把手教他们学施工技术,实现了“工程提进度、群众能致富”的双赢局面。
兵团建工集团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吐鲁番艾丁湖庄子村农贸市场,带动周边2万余名各族群众,所属项目部还投入15万余元用于当地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和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我在这里工作5个月,每个月工资4500元,如果继续努力,工资还会越来越高。”在北新路桥集团兵团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师四十六团-莎车县艾力西湖镇道路建设工程项目部就业的阿卜杜撒塔尔·麦麦提敏说,现在家乡的变化太大,就业机会也变多了,只要有一技之长,肯努力,就一定能挣到钱。
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八建公司三十七团沉沙池项目地处且末县车尔臣河畔。项目部自进驻以来,落实“工程项目开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兵团精神就传承到哪里,融合发展就推进到哪里,民族团结就创建到哪里”等要求,积极吸纳当地职工群众就业,对80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采取明确岗位薪酬、统一管理等措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50多万元。
多年来,师属各企业在疆内在建项目建设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以“六个到哪里”为主要内容的“兵”字号工程建设活动,与驻地各族职工群众互学互信、互助互爱。
2017年以来,全师各级干部职工累计走访各族群众3.75万户次,捐款13.6万余元,为各族职工群众办理就医、就学、就业等实事3.16万余件。
奏响“共乐·融情”协奏曲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十一师543名各级干部与550户各族职工群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共同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2016年10月,十一师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郑智红与77岁的艾比布拉·托合提尼牙孜结为亲戚。此前,郑智红的父母与艾比布拉·托合提尼牙孜就是好朋友。有了这样一层关系,郑智红与艾比布拉·托合提尼牙孜一家人格外亲近,每逢过节,郑智红和艾比布拉·托合提尼牙孜都会到彼此家中做客。
从父辈们的邻里扶持,到如今的联谊结亲,再到孙辈们的守护帮助,几十年里郑智红和艾比布拉·托合提尼牙孜一家人用真心、真情相互守望、相互帮助。
2021年9月,十一师党委政法委与师党委统战部联合党支部和兵团城建集团第四工程公司党支部开展中秋联谊活动,员工们一起制作月饼。近年来,师党委党校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10余次,党员干部共计走访住户500余人次。
在十一师,民族团结如同阳光、水和空气一样珍贵,各族职工群众彼此关心、共同生活、团结互助,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个个争做民族团结表率,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
近年来,十一师“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成果丰硕,其中自治区级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23名,兵团级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26名,师级先进集体19个、先进个人49名。
共同体意识